為實現“制造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中國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進程正在不斷加速,“綠色制造”、“增效降耗”逐漸被重視。東成紅木積極響應國家的戰略部署,第一時間打造高效節能及綠色環保的大型生產基地。 7月11日,在業界的高度關注下,“五華紅木家居產業園東成紅木智能化工廠投產暨東成紅木文化館揭幕儀式”在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紅木家居產業園隆重舉行。
梅州市委常委孫春明、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伍德鳳、政協副主席李忠良、市委秘書長張運全,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五華縣縣委書記吳暉,中山市大涌鎮黨委書記王英康,五華縣人民政府縣長朱少輝、人大主任鄧伯錦、政協主席葉天泉、縣委常委周鐵偉、人民政府副縣長張裕,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廣東省五華商會會長卓定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金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范松森,紅木家具國家標準起草人曹新民,清華大學家具設計教授彭亮,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五華紅木家具協會會長、東成紅木董事長張錫復等領導嘉賓,還有深圳、珠海、中山、清遠等客家商會、五華商會、紅木家具行業協會代表的出席為活動增色不少。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的代表,智能化生產基地的建成投產,既是東成紅木進入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標志,更是東成紅木一步步邁向紅木家具制造智能化時代的重要見證。這一舉措將構建起珠三角—粵東地區紅木家具智能生產的發展高地,逐步破解外部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梅州市五華縣人民政府縣長朱少輝、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等重要領導在活動致辭中,分別對五華紅木家居產業園的發展、東成紅木智能化生產基地的建成投產表示了肯定和贊許,并指出產業集聚發展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紅木家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生產”推上紅木家具產業一線 紅木家具產業屬于傳統制造業,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制造成本的上升,消費需求的變化,傳統的生產設備已經無法滿足產業提升的需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智能生產被推上紅木家具產業一線,對生產過程優化帶來全新的可能,為增產增效、減污降耗等提供有力的支撐。
東成紅木一直努力探索一條以智能制造引領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中山總部工廠除了持續進行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和生產工藝流程的優化,淘汰落后產能,也在大涌鎮政府產業發展顧問、中山市紅木家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總工程師曹新民的指導下,開始了智能木材干燥設備的升級工作。這些成果對企業、對行業都意義重大。
此次東成紅木智能化生產基地投產之后,數控智能化生產不僅使產能產值得到很大提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還能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精準化生產,為家具品質構筑起堅固的防線。這也將為中山、五華紅木家具產業創新發展帶來更大的發揮空間。
“智能化生產基地在今年建成投產,充分展示了我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五華紅木家具協會會長、東成紅木董事長張錫復在講話中還提出三大愿景:第一,打造成為在全國叫得響的大產能、高性價比的紅木家居產業基地;第二,建設成為梅州地區乃至整個粵東地區重要的家居產品市場;第三,把五華紅木打造成為全國大產能、高性價的區域品牌。
另外,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下,東成紅木智能化生產基地的優勢凸顯。與傳統紅木家具工廠高密度人口聚集不同,東成紅木五華生產基地以生態化、環保化的生產環境為目標,分板塊打造低密度建筑群落和車間。整個基地容積率低,車間距更大,車間更寬廣,光線更充足,通風性更好,這樣的空間基礎能更有效地確保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防疫、生產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以文融園”拓展紅木傳承空間 弘揚紅木文化始終是東成紅木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之一,張錫復董事長也曾多次強調:我們要給到消費者的不僅僅是用稀有的名貴材質紅木做成的家具,更要讓消費者感受到其所用的家具是有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可以把這種民族文化傳承下去的載體。
所以,在東成紅木智能化生產基地籌建初期,就制定下了“生產+商業+文化”的設計及運營策略,除了打造大型數控智能化工廠,還將文化板塊融合進來,打造全新的東成紅木文化館和東成紅木家居體驗館,打破傳統廠房建筑格局,致力于營造出文化創意休閑環境。
而這個集展覽、科普、體驗于一體的文化館,從頭至尾無不貫穿著中國優秀文化超越感官的非凡體驗,穿梭館內,可以尋找中國紅木家具發展的肌理脈絡,可以感受被精細復原的歷代經典紅木家具的魅力。同時,東成紅木以傳統古典、新古典、當代中式、東方簡奢等不同風格,精心營造不一樣的沉浸式空間,增強參觀者對傳統文化及紅木家具的了解與認知。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嘉賓們的贊美之詞溢于言表,每到一處地方都停駐良久,細致觀察。 在五華東成紅木智能化生產基地的背后,是東成紅木固守“質量”與“責任”兩個企業發展原則,通過不斷創新、變革,引領發展機遇,毫無爭議地成為紅木家具行業的領航者!(梁曉珩/文) |